1號店時代落幕?莫以情懷綁架商業

[柳幾筆]

最近,1號店宣佈將進一步與京東集團戰略協同,實現聯合采購,進行供應鏈升級。具體說來,就是1號店將與京東商城共享包括采購、營銷、物流、服務在內的全供應鏈體系。

據筆者瞭解,1號店和京東深化協同,意在順應“價格戰”走向“價值戰”的趨勢,並以此擴大網上超市先發優勢。但在1號店做瞭這個決定之後,卻有不少人感慨“1號店消失”。筆者認為,這種“哀嘆”是沒有邏輯的,也是沒有必要的。

據瞭解,1號店和京東的聯合采購分為兩個方面,首先是兩者的自營品牌集約化采購,其次是1號店原有的第三方商傢也可以同步入駐京東商城POP平臺。

引發網友們為1號店“哀嘆”的文章是這麼解讀的———“9月12日,1號店宣佈將與京東商城共享包括采購,營銷,物流,服務在內的全供應鏈體系。而由此可能引發商傢大遷徙,1號店也將淪為單純的流量入口,1號店時代落幕!”

實際上,我們應該看清一個事實。去年京東宣佈用股權置換,從沃爾瑪手裡收購1號店之後,1號店已經進瞭京東的版圖中,它已經是京東整體戰略的一部分。在商言商,站在京東的角度看的話,“共享供應鏈”本就是應該的事。難道有必要繼續保持一個獨立的供應鏈嗎,一起采購不比分開采購更有議價權、更有效率?

如果一個集團內的兩個渠道打通供應鏈體系,其中一個渠道就要是“消失”瞭或者說是“淪為流量入口瞭”,那麼早就打通線上線下供應鏈的蘇寧易購是不是“線下”或者“線上”要消失瞭?實則不然,它們是一個整體,線上、線下兩個渠道的用戶群體和承載的任務不同。

用戶不同———這就說到瞭第二個問題。

把有競爭業態的對手收購過來,然後剝離其用戶資源最終令其銷聲匿跡,這個做法是商業圈內一以貫之、有跡可循的。當年的騰訊與京東戰略合作,也是把旗下的易迅、拍拍網交給京東接手。京東也是在剝離、消化其資源後,令其漸漸消失。再比如滴滴與快的宣佈兩傢實現戰略合並,雖然合並之時宣稱雙方將保留各自的品牌和業務獨立性,但目前快的幾乎“消失”瞭。

盡管有先例,但這也不意味著1號店現在就要被消失瞭。“冤傢聚頭”之後,也有並存發展的,主要原因是雙方重合度不高,並且所處的細分市場競爭還未達到寡住宅化糞池清理頭時代。比如,優酷和土豆,美團與大眾點評,攜程與去哪兒。以優酷土豆為例,在視頻網站,騰訊、愛奇藝等視頻網站彈藥充足,強敵環飼;土豆也找到瞭與優酷發展路徑不同的模式出路———短視頻的出路。

目前來看,1號店和京東更像後者。1號店一直是以女性用戶為主,有7-8成是女性用戶,且主要在1-2線城市。而京東由於此前以3C起傢,男性用戶占比會相對高一點。京東也強調,1號店將進行獨立的差異化運營,聚台中包通馬桶焦都市女性消費主體。與此同時,京東並非獨攬線上商超的市場份額。台中通馬桶價錢天貓、蘇寧易購、國美以及各種垂直跨境電商平臺都在爭奪這個領域。無論在品牌知名度還是用戶黏性上面,1號店仍有競爭力,它是京東抗衡天貓的重要佈局。京東還沒有到讓1號店“消失”的時候。

其實網上關於1號店的情懷感慨,早在2015年沃爾瑪入主的時候,就已經爆發過一次。借“情懷”來抨擊某種“霸道”的經營手段,是常見的撩撥大眾情緒的一種手段,並且讓被抨擊的企業承受瞭很大的壓力。最近有為1號店而責怪沃爾瑪、京東冷酷無情的,稍遠則有為錘子而罵阿裡投資的。但在筆者看來這些是沒有意義的,能讓企業生存下來的不是情懷和理想,商業競爭是殘酷的,生存下來之後才可以談情懷和理想。

南都經濟評論員莫柳


arrow
arrow

    pvf375tf5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